武漢長江第一越江隧道工程動床模型試驗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s30znxo"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774KB
頁數(shù):4P
人氣 :67
4.3
Science&T chnologyReview2007Vol.25No.2(SumNo.224) 0引言 交通繁忙擁塞是現(xiàn)代各大都市 市政難以解決的棘手問題 ,而公路、 鐵路隧道和過江隧道可縮短旅程 ,直 接快捷 ,可解燃眉之急。 目前 ,武漢市正動工興建第一條 長江過江隧道—— 武漢長江隧道。 該 隧道全長 3609m,橫斷面為 3孔 1 管廊 ,其中公路孔 2孔 (雙向四車 道),凈高 4.5m,凈寬 10m,設計通 行車速為 50km/h,通行能力達 60.05 萬輛/d;地 鐵孔 1孔(雙向 二車道); 工期 45個月 ,預計于 2008年建成。 屆時 ,從武昌到漢口的行程約可縮短 至 7min。籌建的隧道位于長江大橋 與長江二橋 (6.8km)之間 ,距漢江匯 入長江口下游約 2km(見圖 1)。月亮 灣附近的“線路 1”、“線路 2”及“線路 3”3個比較方案 ,因各方案線路
長江第一隧——武漢長江隧道修建技術
格式:pdf
大小:631KB
頁數(shù):7P
長江第一隧——武漢長江隧道修建技術——武漢長江隧道是長江上第一條江底隧道。隧道穿越的地質(zhì)條件復雜,地層透水性強,水壓高;盾構走私大,一次推進距離長;地面和地中環(huán)境復雜。介紹了武漢長江隧道工程研究與設計經(jīng)過,工程建設模式,隧道的總體設計、施工概...
上?,F(xiàn)有最長的越江隧道——龍耀路越江隧道工程建成通車
格式:pdf
大小:63KB
頁數(shù):1P
4月15日,由上海市市政工程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組織代建、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承擔設計的龍耀路越江隧道工程在建設者的奮力拼搏下,經(jīng)過25個月的緊張施工,建成通車,為世博配套越江工程的建設劃上圓滿的句號,并作為上海西南地區(qū)連接浦東的東、西向交通干道,有效承擔起鐵路上海南站、龍華地區(qū)與浦東三林地區(qū)的越江交通,發(fā)揮骨干路網(wǎng)的交通疏導作用。
上?,F(xiàn)有最長的越江隧道——龍耀路越江隧道工程建成通車
格式:pdf
大小:137KB
頁數(shù):1P
4.3
本刊訊(通訊員姜開城)4月15日,由上海市市政工程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組織代建、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承擔設計的龍耀路越江隧道工程在建設者的奮力拼搏下,經(jīng)過25個月的緊張施工,建成通車,為世博配套越江工程的建設劃上圓滿的句號,并作為上海西南地區(qū)連接浦東的東、西向
地鐵越江隧道地基沉降的離心模型試驗分析
格式:pdf
大?。?span id="bhcvep5"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717KB
頁數(shù):5P
4.4
地鐵隧道發(fā)生的過量不均勻縱向沉降對隧道結(jié)構內(nèi)力、變形、接頭防水、以及隧道正常運營的影響不容忽視。離心模型試驗是一種被廣泛采用的土工試驗方法,通過離心試驗對某地鐵越江隧道的地基沉降進行模擬,并對結(jié)果進行分析,得出幾點結(jié)論和建議,以期能對地鐵隧道沉降的預估提供一點參考依據(jù)。
克孜爾水庫人工輔助排沙動床模型試驗分析
格式:pdf
大?。?span id="co4jm32"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325KB
頁數(shù):4P
4.6
本文通過分析克孜爾水庫流域的整體現(xiàn)狀,對水庫上游泥沙沉積率高、淤積過量的情況,提出建立人工輔助排沙動床模型。通過試驗方案布置,對方案的試驗效果進行分析,得出丁壩+導流順壩+排沙渠相結(jié)合方案效果較理想,方案實施后水庫運行數(shù)據(jù)與試驗結(jié)果對比,證明水庫原型實施效果與試驗結(jié)果吻合。
軍工路越江隧道工程總結(jié)
格式:pdf
大?。?span id="k5uk9xd"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719KB
頁數(shù):23P
4.7
1 軍工路路越江隧道工程 工程總結(jié) 上海黃浦江越江設施投資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 2011年9月 2 軍工路越江隧道工程總結(jié) 一、工程概況 軍工路越江隧道工程是中環(huán)線建設中重要的兩個越江工程之一,屬 于中環(huán)線東南部連接浦東、浦西的重要節(jié)點,地處本市東北角。軍工路 越江隧道工程的建設,對加快和完善城市中環(huán)線快速路的交通功能,增 強上海市越江交通設施和增強越江交通能力,分流和疏解城市內(nèi)環(huán)線楊 浦大橋的越江交通壓力,促進浦東新區(qū)的進一步開發(fā)開放均將發(fā)揮重要 的作用。 軍工路越江隧道工程建設單位是上海黃浦江越江設施投資建設發(fā)展 有限公司,設計單位是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施工單位 是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監(jiān)理單位是上海建通工程建設有限公司。 軍工路越江隧道工程主線北起浦西軍工路,與中環(huán)線a1.1標銜接, 向南進入敞開段,下穿規(guī)劃長陽路開始進入暗埋段,過浦西工
越江隧道工程通風方式簡析
格式:pdf
大?。?span id="qzzum40"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01KB
頁數(shù):2P
4.3
在越江隧道中行駛的機動車,都不可避免地排出一定濃度的廢氣(co、氮氧化物、so2、丙烯醛等)、煙霧。這些廢氣、煙霧在隧道內(nèi)蓄積,不僅危害人體,而且會降低隧道內(nèi)的能見度,給安全行車造成威脅。故此越江隧道需要有完善的通風系統(tǒng),以排出有害氣體,并輸入新鮮空氣。因此,確定一個合理的通風方式就成為隧道通風系統(tǒng)設計的重要內(nèi)容。下面就越江隧道工程通風方式進行一下系統(tǒng)的分析。
武漢地鐵二號線越江隧道工程重難點及其對策
格式:pdf
大?。?span id="f08y2iu"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7MB
頁數(shù):2P
4.6
武漢地鐵二號線越江隧道工程重難點及其對策
紅石巖水電站工程動床模型試驗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hxqceac"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477KB
頁數(shù):3P
4.4
待建的紅石巖水電站水庫屬嚴重淤沙型水庫,通過動床水工模型試驗和有關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其沖沙閘排沙效果不理想,引水隧洞存在進沙嚴重的隱患。為此,提出了增設一道導墻的方案,以減少引水隧洞進沙并提高沖沙閘排沙效果。同時,從提高電站的經(jīng)濟效益考慮,對運行方式提出了建議。
武漢長江隧道工程盾構施工風險研究
格式:pdf
大小:30KB
頁數(shù):4P
4.3
結(jié)合武漢長江隧道工程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在參考國內(nèi)外類似工程經(jīng)驗基礎上,對長江隧道工程盾構施工主要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確定了各風險因素發(fā)生概率和影響后果。
武漢長江隧道工程施工技術
格式:pdf
大?。?span id="j57iqkx"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2.2MB
頁數(shù):6P
4.5
武漢長江公路隧道是在建采用盾構法穿越長江的隧道中第一條貫通的隧道,通過對盾構重難點分析研究,明確了施工重點控制環(huán)節(jié)。通過盾構始發(fā)、不同地層掘進、盾構到達施工實踐,總結(jié)出在特定地層和高水壓條件下采用泥水盾構修建隧道的施工技術及特殊情況下的技術措施,為泥水盾構施工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
大同御河城區(qū)段河道治理工程動床模型試驗研究
格式:pdf
大小:286KB
頁數(shù):3P
4.4
在概述大同御河城區(qū)段河道治理工程概況的基礎上,詳細介紹了動床模型試驗的目的及內(nèi)容,以便確定治理段防洪堤等建筑物的基礎埋置深度及防護范圍,為設計及工程管理提供參考依據(jù)。
浯溪口水利樞紐動床模型試驗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oh9tu0p"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3.0MB
頁數(shù):6P
4.3
河工動床模型為江河治理做出過巨大貢獻,它是解決重大工程泥沙問題的主要手段。結(jié)合庫區(qū)泥沙試驗,觀測不同流量情況下浯溪口水電站取水口附近河道及攔沙坎內(nèi)的流速流態(tài)情況,分析電站進口的引水防沙條件,研究電站取水口防沙設施設計布置的合理性,提出改善電站進口引水防沙條件的工程措施。觀測不同流量情況下電站廠房尾水渠的水沙條件,包括尾水渠的流速流態(tài)和壩下游河床沖淤形態(tài)及對電站尾水出流的影響等。
西藏南路越江隧道工程疊交隧道影響分析
格式:pdf
大?。?span id="tt9312a"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247KB
頁數(shù):3P
4.7
結(jié)合上海市西藏南路越江隧道工程實際,采用有限元模擬的方法分析了疊交隧道近距離穿越對既有隧道以及地表變形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為減小新建隧道施工對既有隧道以及地表變形的影響,須將地層損失率控制在1%以內(nèi)為宜。
長江南通河段整治工程模型試驗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bdfl7qb"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263KB
頁數(shù):11P
4.3
為了有效治理長江南通河段,制定經(jīng)濟,合理的整治工程方案,在南通河段潮汐河工模型上,進行了各整治工程方案的定床和局部動床試驗。通過綜合分析,提出了穩(wěn)定南通河段現(xiàn)有河勢工程措施和改善現(xiàn)有的河勢的整治方案。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物理模型試驗研究成果綜述
格式:pdf
大?。?span id="wer4boi"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45KB
頁數(shù):7P
4.4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長江口整體物理模型是交通部1974年批準和投資興建的我國第一個大型河口模型。在“八五”攻關研究中,運用定床和動床試驗方法,為整治工程方案的確定提出了科學論證,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開工以來,繼續(xù)運用整體模型、局部模型和正態(tài)系列模型對工程的分期實施、建筑物附近的沖刷、施工順序和工程方案動態(tài)調(diào)整等進行研究。工程實踐證明,多數(shù)研究成果都達到了定性基本準確、定量相對合理的結(jié)果,是工程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基礎之一。
越江隧道工程明挖豎井施工的地表沉降控制
格式:pdf
大?。?span id="gzst9ik"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523KB
頁數(shù):3P
4.7
結(jié)合廣州大學城供熱供冷管道越江隧道工程施工現(xiàn)場監(jiān)控量測所得數(shù)據(jù),介紹了明挖豎井施工地表沉降的情況。最后,提出了控制地表沉降的一些對策。
上海翔殷路越江隧道工程的機電設備
格式:pdf
大?。?span id="ogi0qd4"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05KB
頁數(shù):1P
4.8
上海翔殷路越江隧道系穿越黃浦江的雙管雙向4車道公路隧道,其中過江隧道采用單層柔性襯砌,其外徑為11.36m,內(nèi)徑為10.40m,為目前國內(nèi)最大直徑的盾構法施工水下公路隧道工程。該隧道已于2003年6月21日開工,按計劃將于2005年11月竣工通車。翔殷路隧道機電工程由通風、給排水及消防、供電、照明、監(jiān)控等5個系統(tǒng)組成。
BIM技術在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工程中的應用
格式:pdf
大小:1.3MB
頁數(shù):4P
4.6
bim技水是工程項目各專業(yè)相關信息數(shù)據(jù)的協(xié)同整合,通過三維信息化模型的數(shù)字化、信息化、參數(shù)化、模塊化仿真和模擬建筑物的真實信息。以虹梅南路越江隧道項目為例,介紹了bim技水在設計方案優(yōu)化、參數(shù)化施工建造硬腌工工藝管理等方面的應用。
大型城市越江隧道工程巖土工程問題的探討
格式:pdf
大小:324KB
頁數(shù):2P
4.6
以某大型城市越江隧道工程為例,對所涉及的道路、基坑、橋梁及隧道等方面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場地水文地質(zhì)條件、路基處理、基坑開挖、盾構推進、樁基實施等巖土工程問題進行較全面的分析,提出解決措施,以確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經(jīng)濟性。
鄂東長江公路大橋索塔錨固區(qū)節(jié)段模型試驗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12oxudc"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3.0MB
頁數(shù):7P
4.5
鄂東長江公路大橋索塔錨固區(qū)節(jié)段模型試驗研究
長江防洪模型試驗大廳結(jié)構設計與分析
格式:pdf
大小:1.7MB
頁數(shù):7P
3
長江防洪模型試驗大廳結(jié)構設計與分析——長江防洪模型試驗大廳干流大廳主體部分單跨90m,長450m,采用“120m跨鋼管提籃拱+吊桿+90m跨預應力網(wǎng)架”混合結(jié)構,通過采用提籃拱及其吊桿來作屋蓋網(wǎng)架的中間支座,變網(wǎng)架單向90m跨受力為雙向90mx90m受力,從而充分發(fā)揮...
鄂東長江公路大橋索塔錨固區(qū)節(jié)段模型試驗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cs54yae"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4MB
頁數(shù):7P
4.8
以鄂東長江公路大橋索塔錨固區(qū)為研究對象,采用1:1足尺模型試驗與有限元分析相結(jié)合的方法,研究鋼錨箱與混凝土組合結(jié)構索塔在不同索力狀態(tài)下的受力特性和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模型試驗最大荷載為1.6倍設計組合索力。研究結(jié)果表明:試驗荷載為1.0倍設計組合索力時,塔壁裂縫位于邊跨側(cè)索導管口上方,最大寬度為0.15mm,小于設計允許裂縫寬度,鋼錨箱上測點最大應力為94.6mpa,個別部位存在應力集中現(xiàn)象,但鋼結(jié)構整體處于結(jié)構彈性范圍內(nèi);試驗荷載為1.6倍設計組合索力時,塔壁最大裂縫寬度擴展至0.27mm,組合結(jié)構能繼續(xù)承載,說明結(jié)構有足夠的安全度。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通信與廣電工程
擅長專業(yè):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