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來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的理論和實踐
格式:pdf
大?。?span id="y019dkz"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82KB
頁數(shù):11P
人氣 :96
4.7
1949年以來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的理論和實踐 作者:劉廣棟 程久苗 時間: 2007-08-14 來源:《中國農村觀察》 一、引言 當前,由于解決 "三農 "問題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 農村土地制度創(chuàng)新推到 了農村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前沿。 諾斯說, 改革路徑的選擇是歷史在起作用, 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是如 此,無論是政治制度本身, 還是信仰制度都與歷史密切相關, 它們的產生和演變受過去影響, 同時也限制了當前和過去改革路徑的方式的選擇; 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過來的, 就不 知道今后前進的方向①。 「《諾貝爾獎得主諾斯答京城聽眾問》 ,載《經(jīng)濟學消息報》 ,1995 年 4 月 8日?!挂虼耍斜匾獙π轮袊▏詠磙r村土地制度的演變、政策調整以及學術界 的有關理論脈絡進行概括性梳理。 科學總結農村土地政策演變進程所蘊含的內在邏輯, 對于 中國未來農村土地制度的創(chuàng)新無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
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格式:pdf
大?。?span id="63byrq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0KB
頁數(shù):4P
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摘要:農村土地制度不僅直接影響到中國土地資源的保護和農業(yè)生產的可持續(xù)發(fā) 展,還關系到整個國民經(jīng)濟的宏觀運行和行業(yè)效率,也關系到中國農村的政治穩(wěn)定。 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是建設現(xiàn)代化農業(yè)的客觀要求和推進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的關鍵。 當前我國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土地用途改變、有效需求不足、流轉期過長等問題, 解決的方法就是要依法依規(guī)辦事、積極開拓市場及加大金融扶持等,以確保農村 土地流轉的健康發(fā)展。 【1】 關鍵詞:土地流轉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規(guī)模經(jīng)營 引言:土地制度是農村的基礎制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健 全嚴格規(guī)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 【2】 集體土地流轉是當前農村基本經(jīng)營體制的 一次創(chuàng)新,涉及到土地資源的整合,涉及到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調整,涉及到農用地 結構的調整。其包括農用地承包經(jīng)營權流轉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兩個 方面。土地
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過程中的農地產權歸屬問題研究
格式:pdf
大小:239KB
頁數(shù):2P
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是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對農村土地制度的重大改革,極大地推動了我國農業(yè)發(fā)展,提高了農民的收入。隨著經(jīng)濟的不斷增長,生產力的不斷提高,農業(yè)的現(xiàn)代化的進程亟需推進,農村土地制度要做出相應的變革。農村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產權制度,本文通過回顧建國65年來我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的過程,旨在探索一條適合現(xiàn)階段的農地產權制度。
中國農村土地征收補償制度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4gr4kbv"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49KB
頁數(shù):1P
4.7
一、目前農村土地征收補償中存在的問題(一)征收和征用概念混淆一直以來,我國立法有意或無意地混淆了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我國的立法基本上只涉及到了土地征用而未涉及土地征收。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是有區(qū)別的,土
馬克思地租理論對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啟發(fā)
格式:pdf
大?。?span id="hxthkgv"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69KB
頁數(shù):未知
4.4
基于馬克思的地租理論,探討中國農村土地制度存在的問題,即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虛置、農民投資土地積極性不高、土地流動性不強以及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缺陷等,在此基礎上提出該理論對我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革的啟示。
對農村土地制度的再思考
格式:pdf
大?。?span id="0mebg9p"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9KB
頁數(shù):3P
4.8
摘要:本文認為,對現(xiàn)行農村土地制度進行改革是必要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標應 該定位于建立有效的農業(yè)市場經(jīng)濟運行體制,即要建立明確的土地產權制度、競爭性產品市 場和要素市場、自主的家庭經(jīng)營制度和有效率的農民經(jīng)濟組織--"四合一"制度體系。 關鍵詞:土地持有權,基本目標,家庭經(jīng)營,農民經(jīng)濟組織 aafterthoughtaboutfarmlandsystem anhwei-universityzhang-deyuanqian-haiyan 筆者曾經(jīng)著文《賦予農民土地持有權,培育農村土地流轉市場》(《財政研究》2002年第 5期),對新形勢下的土地制度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土地私有化的主張不符合中國國情因而 是不可取的,新形勢下的農村"土改"應采取折中策略,可考慮在保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不 變的前提下,賦予農民對土地的長期持有權,即將土地使
論我國現(xiàn)行農村土地制度的變革
格式:pdf
大?。?span id="c4fkrhv"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44KB
頁數(shù):7P
4.6
1 論我國現(xiàn)行農村土地制度的變革 郝洪斌 ① 山東財經(jīng)大學法學院山東濟南250014 內容提要:我國現(xiàn)行農村土地制度的潛力已消釋殆盡,暴露出許多弊端。農 村土地私有化和國有化變革模式都有著相當?shù)娜毕?,不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所 以現(xiàn)行農村土地制度的變革,只能以現(xiàn)有制度為基礎進行完善和創(chuàng)新。 關鍵詞:農村土地;土地制度;變革 onthereformoftherurallandsysteminchina haohongbin lawschoolofshando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jinan,shandong, 250014 abstract:therurallandsysteminchinahasnopotentialityandrevealsmany defe
關于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議
格式:pdf
大?。?span id="dspure3"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826KB
頁數(shù):4P
4.6
我國正進入城鎮(zhèn)化加速發(fā)展時期,大片大片的農地被轉化為城鎮(zhèn)建設用地,成千上萬的農民失去土地,農民權益受到損害,從而引發(fā)了許多新的社會矛盾。其根源是土地制度,特別是農村征地制度改革滯后,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和城鎮(zhèn)化加速發(fā)展條件下形成的新型城鄉(xiāng)、工農關系。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與“三權分置”
格式:pdf
大小:2.0MB
頁數(shù):5P
4.5
很多因素復合在一起,就決定了農村的土地制度及其改革必然十分復雜,而且很多方面的改革,不僅僅是農村內部的事情,還會影響到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全局,所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我國農村的土地制度非常復雜。但國家憲法對農村土地制度在所有制和基本經(jīng)營制度這兩個基本問題上都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在所有制方面,憲法第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與“三權分置”
格式:pdf
大?。?span id="v8jqciw"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2.2MB
頁數(shù):5P
4.7
很多因素復合在一起,就決定了農村的土地制度及其改革必然十分復雜,而且很多方面的改革,不僅僅是農村內部的事情,還會影響到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全局,所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我國農村的土地制度非常復雜。但國家憲法對農村土地制度在所有制和基本經(jīng)營制度這兩個基本問題上都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在所有制方面,憲法第
新形勢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格式:pdf
大?。?span id="9kkazv0"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577KB
頁數(shù):4P
4.4
在深入學習十七屆三中全會關于新形勢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戰(zhàn)略部署的基礎上,對推進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所面臨的主要困境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剖析,并圍繞\"效益\"、\"社保\"和\"配套制度\"三個核心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包括:加大扶農力度,改進扶農方式,確保耕地經(jīng)營效益;加快農村社會保障建設,促進農村土地社會保障功能向資本功能的轉化;進一步消除城鄉(xiāng)二元壁壘,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強相關基礎研究,規(guī)范農村土地管理。
關于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討論與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7pqvqff"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8KB
頁數(shù):3P
4.6
關于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討論與研究 土地制度是農村的基礎制度,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是農業(yè)經(jīng)濟制度的基礎,是土地制度的核心。 科學的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將有利于農村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F(xiàn)行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 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亟需對農村土地產權制度進行改革。 一、我國農村集體土地產權現(xiàn)狀 (一)我國農村集體土地產權的基本構成 一是我國農村的集體土地所有制,是在一定的范圍內由勞動群眾共同占有土地的一種共有制 形式。二是我國實行集體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的制度。我國農村集體土地的用益物權 除地役權外分三個部分:農用地;宅基地;集體企業(yè)建設用地以及農村集體公益事業(yè)用地。 (二)我國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現(xiàn)狀 截至末,全國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fā)證覆蓋率66%,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發(fā)證覆蓋率 46%,宅基地登記發(fā)證覆蓋率80%。 (三)我國集體土地征收和流轉中的收益分配現(xiàn)狀 目前
建國以來土地制度變遷及評價
格式:pdf
大?。?span id="mrdf8tc"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26KB
頁數(shù):9P
4.6
建國以來土地制度變遷及評價 一、50年代 首先從1950年通過并實施的土地改革法談起。這是個永遠都繞不過去的話題。其核心 是沒收地主的土地并予以重新分配,這固然可以被評判為多數(shù)人的暴政,而且直到今天,都 會因為僑民的上訪而一再的遭遇挑戰(zhàn),并且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自打嘴巴,這個問題我到后 面再闡述。 這個法的基本原則是:土地私人所有。這個法中,有兩樣東西我拿出來講一講:1、它 沒有農村土地與城市土地的區(qū)分,土地一應為私人所有。屬于國家所有的土地,僅僅只是例 外,譬如國有的農場,以及國家的大型建設項目,才屬于國有土地。這里強調一下,城市土 地國有的概念,是1982年憲法實施后才實行的?;旧?,在50年代初期,城市土地與農村 土地,系采用同一的制度:即私有。而國有土地,并非指城市土地。這與我們目前的理解, 是完全不同的。 2、它沒有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的區(qū)分。農用地轉為
新形勢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dmu2iz6"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69KB
頁數(shù):未知
4.7
王燕霞在《河北法學》2014年第4期撰文認為,現(xiàn)行農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缺陷引發(fā)了一系列經(jīng)濟和社會問題,土地改革已經(jīng)刻不容緩。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明確指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標。
馬克思商品理論與我國農村土地制度問題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kds916l"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220KB
頁數(shù):1P
4.4
商品是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研究的起點,商品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理論之一。本文從馬克思商品理論出發(fā),指出土地的商品屬性,進而對我國現(xiàn)行農地制度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最后提出了幾點建議。
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方向探討
格式:pdf
大?。?span id="3mma3h2"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57KB
頁數(shù):6P
4.5
2010年10月7日星期四 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方向探討 2007-12-2700:00:00 [摘要]產權問題是農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問題,由于我國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土地產權問 題,所有權主體虛置,使用權缺乏自主性、穩(wěn)定性,收益權被分割,缺乏獨享性,轉讓權不 自由,由此引發(fā)了困擾“三農”的一系列問題。為解決現(xiàn)行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存在的問題, 文章提出,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應多元化,即國家土地的終極所有權、農民土地實際 所有權即農村土地私有、農村公共領地的集體所有權。而要實施農村土地產權多元化改革, 則必須在明晰農村土地產權的同時賦予產權主體相應的權能,進行土地管理體制改革。使法 律與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相協(xié)調,建立相配套的其他制度或機制。 (中經(jīng)評論·北京)一、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引發(fā)的問題 產權問題是農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問題,新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經(jīng)歷了土地改革
土地制度概述
格式:pdf
大小:141KB
頁數(shù):23P
4.4
(3)發(fā)放住房補貼。 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后,職工購房資金來源主要有:職工工資,住房公積金,個人住 房貸款,以及有的地方由財政、單位原有住房建設資金轉化的住房補貼等。房價收入比(即 本地區(qū)一套建筑面積為60㎡的經(jīng)濟適用住房的平均價格與雙職工家庭年平均工資之比)在4 倍以上,且財政、單位原有住房建設資金可轉化為住房補貼的地區(qū),可以對無房和住房面 積未達到規(guī)定標準的職工實行住房補貼。住房補貼的具體辦法,由市(縣)人民政府根據(jù)本 地實際情況制定,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執(zhí)行。 例題:對無房和住房未達到規(guī)定標準的職工實行住房補貼的前提條件之—是房價收 入比在()以上。(2004年試題) a.3倍 b.4倍 c.5倍 d.6倍 答案:b 解析:房價收入比(即本地區(qū)一套建筑面積為60平方米的經(jīng)濟適用住房的平均價格 與雙職工家庭年平均工資之比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重大創(chuàng)新重慶首創(chuàng)地票交易
格式:pdf
大小:830KB
頁數(shù):7P
4.7
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競拍現(xiàn)場。新華社記者劉潺攝 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資料照片 家住江津區(qū)李市鎮(zhèn)孔目村的村民肖偵賢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能夠住上嶄新明亮的房子。 肖偵賢告訴記者,她家的祖屋原來在距離新居大約300米左右的山腰上,有260平方米,雖 然面積很大,但早已破舊不堪,成了危房。去年以來,當?shù)卣畬r村建設用地實施復墾, 她家才有換房的機會。 肖偵賢家喬遷新居得益于重慶市正在試點推行的“地票交易促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試點。2008 年12月4日,作為全國統(tǒng)籌城鄉(xiāng)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qū)的重慶市,經(jīng)國務院批準,成立了全 國首個農村土地交易所———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探索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 指標在重慶市遠距離、大范圍置換的“地票”交易,解開“城市發(fā)展擴張缺乏空間,農村建 設用地閑置”的疙瘩。截至2010年6月8日,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共交易“地票”20000 畝,
對積極穩(wěn)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兩點思考
格式:pdf
大小:58KB
頁數(shù):未知
4.5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進一步部署,無論是社會上普通群眾還是廣大干部均高度關注。目前,各方對于創(chuàng)新農村土地制度的討論不少,很多人希望改革的步子能快一些、改革的范圍能大一些,這種想法表達了人們對改革的熱切
論建國以來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三次重大變革
格式:pdf
大?。?span id="lons4xu"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7KB
頁數(shù):5P
4.7
論建國以來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三次重大變革 尹世尤沈其新 摘要: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在領導農村建設的進程中經(jīng)歷了三次重大土地制 度變革。第一次變革是農業(yè)互助合作運動,它根本改變了我國農村的社會關系,為我國現(xiàn)代農 村奠定了社會主義的制度基礎;第二次大變革是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它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 產力。第三次變革是鼓勵和推廣了土地流轉制度,它有利于新形勢下農業(yè)產業(yè)化經(jīng)營和規(guī)模 化發(fā)展。三大變革都已經(jīng)并將繼續(xù)推動我國農村建設的大發(fā)展。 關鍵詞;農村土地制度互助合作運動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土地流轉 作者尹世尤,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沈其新,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 授、博士生導師(長沙410082)。 土地制度是我國農村基本經(jīng)濟制度的基礎,土地制度的變革是我國農村改革的核心。歷 史上我國農村的每一次重大發(fā)展都是以土地制度的變革為先導和核心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督察工作全面啟動
格式:pdf
大?。?span id="hb72sgh"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893KB
頁數(shù):1P
4.8
6月8日,國土資源部召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督察動員培訓會,全面啟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的督察工作。國土資源部相關司局、各督察局及中央改革辦、中央財辦、中央農辦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將組成15個督察組赴33個試點地區(qū)進行實地督察。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國家土地副總督察張德霖出席會議并講話。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中的基礎理論和生態(tài)工程
格式:pdf
大?。?span id="2vg3ood"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15KB
頁數(shù):未知
4.6
改善鄉(xiāng)村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鄉(xiāng)村生態(tài)文明是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重要目標。目前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已經(jīng)上升為國家層面戰(zhàn)略部署,成為推動農業(yè)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平臺,在實踐中需要從建設鄉(xiāng)村生態(tài)文明角度,重視和加強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中的生態(tài)工程建設。本文基于土壤學、地學、生物多樣性保護、景觀生態(tài)學和農業(yè)生態(tài)工程等基礎理論,分析了上述理論在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中的具體應用,并對農用地整治和農村居民點整治中涉及的若干生態(tài)工程模式進行研究,從而為推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建設鄉(xiāng)村生態(tài)文明乃至建設美麗鄉(xiāng)村和美麗中國提供參考。
農村土地征收補償制度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fqoapx1"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30KB
頁數(shù):2P
4.3
中國一直是一個農業(yè)大國,農村土地與城市土地的比例一直未成均衡狀態(tài),農村土地面積遠遠超過城市土地.而一個國家的發(fā)展不可避免的需要利用到土地,這個時候占較大面積的農村土地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土地征收的主體.而農民沒有其所有的土地之后生存能力或者質量會相較之前下降,因此國家有出臺《農村土地征收補償條例》.但被征收者認為條例中的補償并不能夠很好的解決其生存問題,這個時候被征收土地所有者與國家或者代表國家的政府自然的產生了矛盾,且隨著社會經(jīng)濟水平的發(fā)展,這種矛盾越來越突出.本文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參考域外國家的做法,提出一些對未來有建設性的想法.
我國農村土地征收補償制度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7trrols"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47KB
頁數(shù):2P
4.3
文章通過對我國目前的土地征收補償?shù)姆纱嬖谝恍┲贫?、設計理念等問題和缺陷的具體分析,提出了一些解決的途徑和建議,希望能夠完善我國農村土地征收補償制度,從而更有效的保護農民的土地權益。
農村土地征收補償制度之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tou5ft0"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43KB
頁數(shù):2P
4.5
我國目前的土地征收補償制度形成于計劃經(jīng)濟時代,具有強烈的行政化色彩,無法適應今天市場經(jīng)濟的形勢,該制度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越來越多的弊端。因此,探討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征收補償制度,對于保障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安全資料員
擅長專業(yè):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